
SERVICE PHONE
wdhash.cc发布时间:2025-02-06 21:21:23 点击量:
哈希游戏
无数人从北上广深抑或省城回到老家,在发烟散烟和推杯换盏之间,最经常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:
东北人排面的代表是路虎,副驾上还有一个穿貂的媳妇;山东人的圣杯是奥迪,米面粮油装满后备箱,“单位发的”。
第一次从北京开车回河北老家的小王,最大的发现就是,前些年还有些异类的电车,已经开始占领大街小巷。
高速服务区和加油站新增的充电桩成了热门打卡点,排队的长度让人怀疑电车也有了属于自己的烤匠或者裕莲茶楼。
不过比起基础设施完善的大城市,县城的电车渗透率算不上高,一夜之间长出来的比亚迪和特斯拉,大多都是回来过年的。
在那个电动车还是电动爹爹年代,第一批开新能源回家的车主,即使扛过了复杂的路况,也很难抗住老家亲戚的目光。
如今即使是对新能源车不感冒的七大姑八大姨,也能一眼认出特斯拉和小米 SU7,连小侄子小外甥都变得更亲近了——只要你愿意带他们到中控上打游戏。
比起传统豪车,新能源车主更喜欢把汽车当做数码产品,对续航里程、智驾、自动泊车、激光雷达、车载冰箱如数家珍。
一切车型里辨识度最高的就是小米——大家都知道,如果你在路边看到一辆车长得像保时捷,那它就是小米SU7。
雷军已经成了下沉市场最火的企业家,除了给老乡发红包的刘强东,恐怕没有别人能与之相比。
车头 logo 尖尖的的特斯拉也很好认,你只要介绍这是“进口车,二三十万”,老乡就会一拍大腿:隔壁那个谁谁也买的它。
赛力斯的车标很多人不认识,但你说这是“华为”,那就一切尽在不言中,怎么折都有面。
在大家对车型本身不太熟悉的情况下,老家的亲戚们有一个朴素的辨别标准:就看大不大。
前脸大,霸气;空间大,敞亮。在这种大就是好的审美下,坦克300可能是最拉风的车型,用一半不到的价格获得了接近路虎的吸睛率。
在油车时代,BBA 是面子的象征,是老家亲戚能叫得出名字的、为数不多的车型。
在大家的朴素认知中,开奔驰的是老板,开奥迪的是领导,开宝马则是洋气的标志。
当初觉得牌子够硬,车也豪华,可开回家发现续航只有400公里出头,跑长途还得一直找充电桩。
以前开个BBA出去,亲戚朋友都觉得很有面子,但现在大家反而对国产电车更感兴趣。
如果你开20多万的德系电车,大家不会觉得有什么稀奇;但同样价格如果你开小米 SU7,别人高低都得跟你唠上两句。
凯斯家的电动 i3,每次在县城接送亲戚,车门拉开,往往收获“哎呀”的评价——这车是典型的油改电,电池放得挤,后排腿部空间小得可怜。
反观邻居家的理想,车内空间大得能躺着睡,用某车评人的话说,“这你受得了吗?”
油车时代豪华内饰和人性化设计领跑的 BBA,在电车时代软件彻底拉了。销售吹得天花乱坠的车机,用起来让人想起N 年前的千元安卓机。
总之,动力、车机、空间……一路数下来,唯一还能体现高端血统的,只剩价格了。
去年BBA 来了一轮集体大跳水,宝马i3的官方指导价从原本的35万档位直接跌破了20万,30万落地的变成了i5。奥迪A6L打七折出售,e-tron全系优惠更是高达20万元以上。
燃油车时代,BBA 在这方面从没有跌过份。宝马的 Bava 玩具熊,是晒车贴必不可少的出镜单品。
最近很多新车主发现,跟销售反复扯皮,才拿到限量的小熊赠品,悄悄变成了东莞发货的电商同款。连同高端定制的原厂雨伞、行李箱,一同变成了中产购车的“假货三件套”。
为 BBA 车标支付的溢价,油车时代是品牌价值,如今越来越像一种智商税。
前一段时间,官方指导价57.8万元的2024款保时捷Macan 2.0T,已经有经销商报出了35.8万元的裸车价格。
作为一家真豪车品牌,逢年过节给车主寄礼物,一直是保时捷的基操。如今大过年的,却一点动静都没有。
再看隔壁的孪生兄弟小米 SU7,天天喜气洋洋地在网上整活,不是雷军亲自开门,就是给车主送气门芯:
“像小米 SU7”,现在或许是保时捷车主能收到的最暖心评价——这下真的倒反天罡了。
当然,在县城 BBA 依然有强大的基本盘:国企、事业单位……但这一部分,也在逐渐被蚕食。
反而是早年靠“性价比”打市场的国产车企,现在逐渐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,逐步抬高天花板。
显然人不能把房子背回老家,所以开什么车,就成了一年一度展示“混得怎样”的 T 台。
上世纪90年代到2000年初,私人汽车刚刚普及,普通家庭能买的车大多是价格在5万元到10万元的桑塔纳、富康等。
能拥有奔驰C级、宝马3系等豪华品牌的家庭,在周围人看来,已经算是“阶层跃迁”的代表。
从商务场合到婚礼庆典,从乡镇聚会到城市社交,BBA的存在塑造了整整一代人的“汽车面子学”。
而这种文化,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豪华车市场的崛起,也影响了人们对财富和身份的认知方式。
张姐留在县城的同学,在中学当老师,虽然基本工资只有五千多,但是算上各类奖金补贴,一个月下来也有七千多。
在县城,房子是全款的,父母就在同小区,帮忙带孩子、做饭,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开销。
早期充电桩布局不完善,再加上续航里程短,电车只能主要充当市内通勤的工具,北京跑一趟保定、上海去一趟苏州,都要提心吊胆。
更不要说过年长途返乡,约等于直接开启极限挑战。出门都像在规划作战任务,需要精确计算电量和路线年,一位开特斯拉的车主从深圳回湖南,在车程500公里的情况下,中途遇上大堵车,结果电车硬生生耗到没电,怒花2000元拖车费救援。
今天的年轻人可能已经很难理解,差不多同样的时期,有人为了一台iPhone卖肾。
友情提示:开BBA的车主别慌,赶紧把车标涂绿,车顶绑块太阳能板,还能再战三年!